39小说网 - 经典小说 - 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在线阅读 - 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 第86节

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 第86节

    李治摆手:“你们出去吧。”

    他们忙退出去。

    李承乾看着这一堆大小不同,上面贴着各种纸笺的盒子,难得有些迷惑,甚至还带了点自己都不知道的轻松玩笑之意,问道:“怎么,这是雉奴给我流放路上备的点心吗?”

    李治摇头,坐在榻上开始扒拉匣子,翻找自己想要的那个。

    李承乾就在他旁边坐下来,觉得雉奴特别像个忙着翻落叶翻泥土,找食物的小松鼠。

    “找到了。”

    李治打开一个扁匣,从里面拿了一个绢画卷轴,在李承乾跟前打开。

    李承乾扫了两眼:“这是……一处山间房舍?”画绢有些旧了,显然是有些年头的画作。

    上头画了一处山明水秀,有竹林有清溪的山谷,几处房舍坐落在其中。

    粗看不觉得,再细打量就觉得这几间房舍坐落之处特别妙,有种与山水天地融为一体,恰在其位的那种妙。

    “大哥,父皇已命人照此修房舍去了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这次是真的愕然:“苦水县如何有这样的去处?”在三司官方的文书里,废太子李承乾的流放地是黔州苦水,那地便如其名,因当地的水总是发苦的,百姓们都怕有毒不肯居住,多少年来都属于荒县。

    如今还在苦水的人,都是因当地有一座铁矿,被征去做力役的,也并不久住,做完工就走。

    属于标准的流放地配置。

    李治摇头:“不,不在苦水。大哥虽去黔州,但要去的是这里——大哥知道袁仙师是蜀地人吧。这是他年轻时候曾游历过的一处。袁仙师道他每见到一处山水灵秀,就忍不住观风水,选出与这方天地契合的灵眼处,顺手画下来,预备着老来选一处隐居。”

    “据说这样的图,袁仙师有十来张。”

    “父皇问袁仙师要了黔州最隐蔽的一处。这才是哥哥要去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李治望着他:“这是父皇见我愿意陪哥哥来昭陵,才给了我这张图,嘱咐我多宽慰哥哥。”

    他没说为什么父皇不肯亲口说,不过,李治想,大哥一定是明白的。

    大约是到了这一步,若是一句说不对,倒是更伤对方的心意。

    所以皇帝索性不说,要没有李治肯跟着来昭陵,估计李承乾只能到流放地,才发现自己到的不是苦水县。

    但哪怕皇帝给了李治这张图,让他宽李承乾之心,也没有告诉他这处具体在哪里。

    “大哥,这一处山谷与世难通,除了父皇派去的亲信和袁仙师,没有人知道具体的位置。”

    连李治都不知道,李泰更不会知道。

    李承乾沉默地看着:他没有跟父皇分辩一句,他只想杀李泰,其实不想逼宫。那么在父皇心里,他应该是个想要发动谋反夺权的儿子。但就算这样,父皇也要保住他的性命,而且希望他好好活下去吗?

    李承乾还没有来得及辨清楚心底复杂的情绪,就见雉奴又开始了扒拉匣子,很快又抽出来一个。

    里头也是画,但明显是新的画,画的是房舍去了屋顶的俯视图。笔触倒是很像雉奴自己的。

    果然—

    —

    “我画了好多张房舍布置图,又特意拿去太史局,请姜太史丞替我一一看过,也都标注出来了——邻泉眼的屋子、靠近竹林的一面、对着山峰的屋舍,各处宜摆什么器物、忌讳摆什么都有讲究的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就见这些图纸上,确实有很多细细的朱砂色和蓝色分开标记的线条。

    下面用蝇头小楷做了更细致的说明。

    其实李承乾不太信风水摆设这些:他的东宫当时还是父皇请两位仙师布置的呢,但什么也抵不过他自己要造反。

    他也无甚忌讳,毕竟他可是在东宫摆过灵牌、挖过衣冠冢的。

    不过,现在想想曾经激烈狂乱,就是要激怒父皇的这些行为,李承乾忽然觉得有些遥远了。

    李承乾低头继续听弟弟念叨:

    “……尤其是那些西域的小玩意儿,我都请姜太史丞过去看了,没有妨碍。”

    李治指着暂且堆在东边的一堆大小不一的匣子道:“宫里的东西都大同小异,我想哥哥也未必喜欢再见到那些,所以我把阿朝从西域给我带回来的玩器,都送给哥哥——阿朝,就是如今在鸿胪寺的崔朝,哥哥还记得吗?我前几年的伴读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点点头。

    见他回应,李治显然更有劲头继续说下去:“不过西域各国跟咱们不一样,有的拜蛇,甚至还有的会拜一种像狼的独眼兽……我原怕这些东西有什么妨碍。但姜太史丞都看过了,说皆是玩器,哥哥只管按心意来摆,想放在哪儿都行。”

    说完东边大小不一匣子的器物,李治又拧着身子去另一堆里拿了个盒子过来。

    “这是种子。”

    “我去了一趟司农寺,要了好多好多花草以及果树的种子,可惜嫩株不方便带。哥哥可以试着种一下,不知道能在长安生的茂盛的花草,在蜀地还能不能长出来。”

    “种不出来也没关系,听袁仙师说,蜀地本多奇花异草,据说他还见过绿色的菊花。而且那一处又有极好的竹林……”

    “说起竹林,我就想起新笋——马车上还有个大箱子太沉了没有搬下来,到时候直接让哥哥带走——里面是炊具,尤其是炒锅,给哥哥装了好几个。我还向李太史令问了好些道炒菜的食谱,里面就有一道炒鲜笋,哥哥,炒笋格外好吃,真的跟笋汤、炖笋的味道一点儿也不一样!鲜美的过了一夜还能记得!”

    李承乾望着这一个个箱子,再转头看着依旧没交代完的弟弟。

    “还有这几本书,哥哥一去就要看啊!这本薄的是我去问的袁仙师——他是蜀人,那边水土与长安不同,自然许多保养之道也不同。我请袁仙师捡着要紧的口述,我就写下来了。至于常用的药物,都在那只带了锁的箱子里。”

    “剩下这几本,是孙神医赠与姜太史丞的几本道家养性吐息之方,也被我讨了来了。”

    且说姜沃将医书送给孙思邈后,孙神医总觉得也想给她还些什么。

    姜沃对于道家养性之道很感兴趣,孙思邈就将这部分的笔记都给了她。姜沃抄写了一遍,将原稿还给了孙思邈,只留下了孙思邈赠书时附带的名刺,作为又一名人真迹收藏了起来。

    晋王说起太子的情形后,姜沃就把自己的手抄本送给了晋王。

    想来太子比她更需要这些书。

    李治就这样说了好久,等都交代完了,这才停下来,眼巴巴看着李承乾。

    *

    李承乾看着他的眼神,忽然想起了年少时的事儿。

    那是雉奴五岁时候吧,父皇离开长安,巡幸歧州,命他这个太子监国。

    送别父皇,他们兄弟才各自回去,他见雉奴小小的一个,被沉重的亲王服冠压得走不动路,索性就抱着他走。

    李承乾从前是个力求凡事尽善尽美的性子,父皇让他监国,他就想什么都做的最好,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朝政上。

    每日去给母后问好,待得时间都少了许多。

    有一回雉奴忽然拉着他,非让他看自己的新书、新笔以及将作监新送来的九连环等玩器。

    李承乾不明白这是做什么,只哄了幼弟两句就匆匆要走。

    还是母后叫住他,笑道:“雉奴是想你陪他玩一会儿——这孩子就是这样,乖得怪腼腆的。想要你陪他玩,听说太子忙着就不敢直接要,所以把自己的好东西都捧出来,以为他喜欢,你也就喜欢,能留下陪他呢。”

    一晃十多年了。

    李承乾看着堆满了榻上的盒子。

    还是想让他留下来吗?

    哪怕他已经不是曾经那个众人夸赞的太子,不是那个能一把抱起他,免他沉重劳累的兄长了。

    李承乾原以为自己的心,就像那最后一把扔在火盆里的纸钱,早都烧成了灰,什么结局都无所谓,只要快快结束这一切的煎熬。

    可是,原来心灰,也会有温度,会有那种温热感,久违地从心口漫上来。

    见李承乾只是一味沉默,李治声音很低,但很坚定道:“哥哥,我会回去争储君位——若是天意不佑,最后还是四哥做了太子,那没办法,你我的性命将来都悬于他手,任由人处置罢了。可若是我做了太子,哥哥,你相信我,以后日子都会好的。”

    哪怕我做了太子,也不会因我是幼弟,你是嫡长而忌讳,不会在父皇走后就伤害你。

    哥哥,你要放心。

    要……好好活着。

    他不用说完,但李承乾都明白。

    李承乾带着无尽感慨:雉奴长大了。

    不再是那个小时候只敢眼巴巴望着他,不敢出言挽留他的弟弟了。他已经能够将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,诉之于口,并为之压上一切去争取。

    或许自己被困在了足疾的病痛中,被困在了那之后许多扭曲的日子里。

    但雉奴是好好长大了的。

    他已经能够自己撑起沉重的服冠,在众人的目光中走到最高的去处。

    李治说了太多话,以至于有些渴。

    在他去伸手拿杯盏之前,只见兄长已经先一步拿了起来,递了过来。

    李治接过杯子,却没顾上喝水,只是看着兄长——

    只见兄长伸出手去拿了一个匣子过来,看了看表面的文笺打开来:“高昌葡萄种?”

    李承乾看着李治摇了摇头:“雉奴,葡萄的话,一般得种苗才行。若只是种子,还要先花一年养出苗来,从种子到一葡萄架,可能要好多年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把一粒种子托在手里,看了半晌:“也不知道,蜀地能不能种出高昌国的葡萄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……埋下种子试一下吧。”

    “雉奴可能要等很多年才能吃上葡萄了。”

    李治的眼睛,随着兄长的话,越来越亮,最后用力点头:“好,我等很多很多年后,去吃兄长种的葡萄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把这粒种子单独放在了荷包里。

    李治眼中的亮光,也是他心灰中那一点点火光。

    毕竟,是有人真心期盼着他活下来的啊。

    *

    两人一起离开的太极宫,最后却只有李治一个人回到了宫里。

    离开了昭陵后,李承乾没有再回长安,直接往流放之地去了。他已是庶人,一旦与李治分开,就要换上一辆朴素无纹的马车,与他身上的衣裳一般,已是青衫素服。

    李承乾倒是很自然的上了这辆寻常的马车,觉得比原先坐金雕玉砌的太子马车,更安心些。

    目送哥哥的马车远去,李治才上车入长安:值得安慰的是,哥哥身边跟着的人虽少,但各个都是父皇亲自挑选的心腹,精明强干以一当十。

    入宫后,李治直接去立政殿见父皇。

    皇帝也在等他,想从幼子口中,得知承乾这一路的一切,那孩子还好吗?他与母亲说了什么?朕作为父亲虽然保住了他的命,但作为皇帝实在保不住一个造反皇子的王爵,他作为庶民会恨吗?

    李治见到坐在窗旁榻上的等候他的父皇,忍不住快步走过去,投身入怀,跪伏在父皇膝上。

    “父皇,大哥去蜀地了。”